星期五下午,忙碌的一周结束了。我向窗外瞥了一眼,阳光慷慨地倾泻下来,明亮地照在刚刚发芽的树上。迎着阳光的树叶清新透明,既醒目又醉人。此外,它还让人想起了诞生在云南热带雨林中的古茶树。当阳光照进山野,洒在树叶上,流光溢彩。然而,对于普洱茶爱好者来说,晒晒太阳的古树茶更有诱惑力。它很容易激起味蕾,所以他们忍不住来到舒鸣的茶馆。
不得不说,茶真的有很大的魔力。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的王先生,也带着一小袋96年的义乌茶叶出现在茶馆里。“有了好茶,磁场和气场真的很强!”舒开玩笑道。
喜欢茶和旅行的人总会找到一两种喜欢的茶随身携带。他们就像是最亲密的同伴,温暖的茶香随时随地可以抚慰旅途的疲惫。这款21年的易武,是王先生旅游时最喜欢的茶品之一。她说,她爱上义乌茶,不是因为它显赫的名声,而是因为喝着喝着觉得很安定,很放松。
虽然是从茶饼里撬出来的,但茎叶还是挺完整的,高高的茎还是“张牙舞爪”,显露出大叶茶的本性,而干茶也保留了晒青绿茶特有的香气。
相信很多老“茶油”都有这样的经历。生茶在晴朗干燥的天气冲泡时,香气会比较高,但不张扬,清透而内敛。
茶山,易武,堪称“其他山都显得天底下矮子。”就古茶树资源和文化历史积淀而言。近年来,随着老班章、冰岛等名山名村的强势崛起,“茶油”们喜欢把老班章茶和义乌茶分别比作“国王”和“王后”,理由是前者霸气,后者柔和。其实这个说法有点以偏概全。作为产区,易武是六大古茶山中最大的,包括水东、麻黑、水东等“七村八寨”。
这款饼茶虽然存放了20年,但趁热闻起来味道纯正,没有变味,可见其原料和存放。金黄的汤汁,就像黄黄的秋叶和黄昏的天空一样明亮。茶一入口,就能感受到它的醇厚和饱满,原来的苦涩已经被时间打磨。汤汁绵软,充盈口腔,让人心满意足。
这种感觉,我觉得可以用“温和宁静”来形容,就像用了很多年的有包浆的老木,褪去了绿色和棱角。
它的美让王先生嘴角露出满足的微笑。她没有多说什么,微微抬头看着舒鸣,示意她去泡吧。
随着内容物的逐渐释放,茶汤的颜色加深,味道变得更浓。在口中,浓浓的、甜糯的、淡雅的蜂蜜香,还有一些清新的青草香都充分表现出来。不同于老班章的张扬和力度,易武很“花架子”,刚接触的人往往会觉得无力。但不是软弱或无力,而是有内涵的“谦卑”,需要细细体味。
茶汤滑入喉咙,喉咙里泛起阵阵甜味,快感和舒适感也随之而来。
“我最初喜欢上普洱,是因为它淡而无味,淡定醇厚,却能打动人心。”王小姐盯着她手里的茶汤。她在品茶,品尝着记忆中的茶。
在连续品尝了五六道菜后,其醇厚、滑糯的口感保持得非常好。之所以有这样的个性,除了品种、树龄、气候、土壤环境等自然因素外,还得益于古代的生产方式。王先生觉得现在的茶似乎越来越“无知”了。“有的是为了理解概念,有的是为了迎合市场,茶农或者茶商很聪明的把自己的茶叶叫做‘新工艺茶’”。
她不想排斥“新技术”,但又总是怀念熟悉的老味道。在她心里,茶带来的感官体验充满了诗意:“那是一种很自然很简单的味道,把最后的晾晒过程留给了太阳。反映在茶汤里,就像雨后初晴的热带雨林,很清爽通透,而不是水汽散不开,很闷的感觉。”
水开的时候,我问了生产这种饼茶的具体山寨和树龄。王老师无一例外地摇头。“没有一个会议像现在这样受欢迎。二十年前,还没有山(茶)这个概念。别说义乌了。就连勐腊勐海认识的人也不太多。所以当时伊吾作为一个小产区,无论村、树龄,基本都是混杂的。”
虽然没有“山寨”“正山”“古树”“纯料”“单株”这些精致刺激的前缀,但却把其中最原始最本质的部分凸显出来,呈现的淋漓尽致。王老师用“幼稚”来形容,就像个孩子。
她说,在茶山散步的时候,有一次她摘了一片古茶树的鲜叶,放在嘴里嚼。开始是苦的,但是她越嚼越甜。“它不像糖或蜂蜜那样甜。可感知但不明显,会持续很久。或许这就是它幼稚的表现。”“天真”不禁让我想起元人的茶吟诗:“舌根不天真,鼻先闻圣妙香”。简单朴素,不正是茶的本色吗?
第九,茶汤变甜,开始的蜂蜜香变成了清香。秋天,黄澄澄汤的颜色很鲜艳。黄叶舞青天,秋水长。秋天为什么孤独?我说秋胜春潮!更何况还有三角梅的温暖,石榴果的美丽!
不知不觉,茶已过了十五六遍。摊出来的茶条柔韧爽脆,棕黄中带点绿。在锅里煮到太阳落山。一杯“无邪”的茶,以其清纯的清香和滋味,带给人无限风光的滋味。以茶为镜,观其心,返璞归真。
(本文发表于《茶道》杂志2018年1月)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