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用什么保存(你知道古人是怎么保存茶叶的吗)

茶叶用什么保存(你知道古人是怎么保存茶叶的吗)

作者:雪酿花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06 00:46:38 / 阅读数量:0

茶叶的储存关系到茶叶品质的最终呈现。茶叶如何合理存放?伴随着茶的发展,也是古今茶人不断探索的命题。

对于现代人来说,即使我们有很多保鲜设备,但是很多茶制品的存放还是需要非常小心。

茶叶用什么保存(你知道古人是怎么保存茶叶的吗)

和今天的人相比,古人没有冰箱,没有真空设备,没有干燥剂,没有铝膜袋……他们是怎么保存茶叶的?

我们先“回溯”到唐宋时期,当时中国古代开启了饮茶的盛世:

虽然《茶经》没有专门的藏茶章节,但是说到茶具,还是有几句话是关于茶叶的存放的,比如:

“纸袋:是用藤纸做的,又白又厚,缝上是为了存放烤好的茶叶,这样就不会漏香味了。”

“罗,他:罗末,存在一起,再放在一起。”

唐代韩纨《御史台记》写道:“贮于陶,防暑防潮。”

储茶用陶瓷,又称“茶罂粟”,形状为“扁腹长颈扁口”,一般用于盛放散茶或端茶。

贵族们除了用旧的陶瓷器皿,还喜欢用细丝绸缝制专门的茶包来存放茶叶,里面有夹层,更利于密封,或者把茶饼一层一层包起来,用的时候再拿走。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史上有“茶盛于唐,茶盛于宋”之说,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宋代的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对茶叶进行科学的防潮储存。

赵,宋人,《调燮类编》年间谈到:

“藏茶,每年十斤一瓶,烧稻草灰入瓮,茶瓶坐在桶里,用灰把桶瓶四面填满,沾满灰。每次开瓶都有灰,少拿茶,还是盖灰。”

也就是说,要存放的茶叶,每十斤分一瓶,然后用每年烧的稻草灰,装满将要用来存放茶叶的大桶。然后,把包装好的茶瓶放进去,和烧过的稻草灰埋在一起。饮用时,只需拨灰开瓶,取适量茶叶,再恢复原储。

这里的秸秆灰起到了很好的去湿除湿的作用。想必这样的茶叶保鲜效果不错。

其实这种方法直到近代在江浙一带还能见到。后来人们用石灰代替烧过的稻草灰,效果也差不多。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

到了明清时期,散茶开始在品茶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开始对储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完备的方法。

明代农学家王对茶叶贮藏有着非常“现代”的理解。他在《群芳谱》中把茶叶的保存和储藏总结为三句话:

“喜暖干,而厌寒湿,喜凉而厌蒸郁,宜清而独,而忌臭。”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叶储存要“干燥、保持凉爽、避免异味”。

整个明清时期,经常用瓷壶、木箱、竹箱来存放茶叶。

明代著名茶人许次纾在《茶疏》年说:“瓷瓮宜作收藏之用,容量大者十斤、二十斤,周长较厚。”

这也是明代特有的储茶方式,茶叶和竹叶放在一起储存。又叫陶罂粟茶贮藏法,可同时贮藏数十斤茶叶。

首先将干燥的竹叶编织成圆形竹片,分层放置在陶罐底部;之后在竹片里放满茶叶,再放几层竹叶,再用宣纸折成六七层,用火烘干,绑在罂粟花的嘴上;最后在上面压一块方形的厚白板,充分隔绝湿气。

这个储存步骤虽然繁琐,但是可以同时储存几十斤茶叶,质量还是相当有保证的。

同时,紫砂茶瓶和瓷瓶作为一种藏茶神器,在明人的茶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在清代,这种陶瓷茶壶是毛皮的

茶壶除了陶瓷材质,还有金属材质的,锡是最常见的一种。

冯克斌《茶经》:“最近用牙关把茶叶存放在铁皮容器里的人更干更密了。盖磁坛还是略通风,不如锡坚固。”

明代程永斌《茶乘》:“箱,以锡为制,径三寸,高四寸。它们也被用来存放茶叶。”

锡茶壶,直到现代,仍被视为藏茶的理想器皿。

(清代及周代神仙雕刻字画铁罐茶壶)

虽然古代的科技和条件与现代相比落后,但人们对茶叶的保存早已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些细致的储茶方法,都凝聚了古人的大智慧。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出现,储存茶叶显然容易多了。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太随便。只有认真对待自己喜欢的茶,合理储存,才能得到最好的口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