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普通的茶杯「没看到不知道原来你手里的茶杯大有可为」

一只普通的茶杯「没看到不知道原来你手里的茶杯大有可为」

作者:雪酿花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6-11 02:24:32 / 阅读数量:0

喝茶的人,身边的东西,一定是茶杯。

我一直都知道有很多经典的茶壶造型,但是说到茶杯,似乎我们通常只是看它们的眼睛。但是有经验的饮茶人都知道,茶杯的形状其实挺有意思的,很有意思。

许多杯子的形状非常有趣,无论是从历史起源、外观还是演变来看。下面介绍几款比较有意思的,供爱茶人士品尝。也许是你手里的那个。

鸡心杯

听这个名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它应该是一个形似鸡心的杯子。

看起来像个鸡心茶杯该有多有趣,但其实鸡心茶杯不像鸡心。答案就在茶杯的底部。

杯底有一个鸡心形状的小凸点,但这个鸡心没有实际用途,还增加了工艺的复杂程度。最重要的是,杯底看不到,何苦呢?

有句话叫与整体造型相呼应。

也就是说,这根本就是古人为了审美愉悦而做出的毫无意义的行为。但真的很像优雅古人的强迫症。

说到杯子的形状,有鸡心的杯子算是有历史的杯子了。具体起源日期无法考证,但在宋代相当流行。尤其是在斗茶之风盛行的宋代,类似的杯状经常出现。

后来鸡心杯继续,出现了鸡心碗和没有鸡心的鸡心杯。

没有鸡心的杯子出现在清代。与心形杯子不同的是,这种杯子底部没有心形。

有鸡心没有鸡心的杯子,形状像鸡心。它是一个有脚躺在上面的杯子,就是脚凹进杯底藏起来,外面看起来好像没有脚。

脚本身在做杯子的时候也是一个抓手,所以一旦没有了脚,工艺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但是这种杯型还在继续,说明即使再加上难度,也阻挡不了爱茶人的喜爱和坚持。

花神背

说起花神杯,原型应该是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后来的花神杯也是这种杯型的延续。

据说康熙对历代瓷器都有很多研究。景德镇御窑厂为康熙的生活烧了一套瓷器。首次将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每杯上画一种时令花卉,参考历史上的名媛,并题写相应诗句,俗称花十二月神杯。

康熙很喜欢,走到哪里都带着。清朝后来的皇帝也仿制,加上皇室名声的加持,花神杯渐渐有了品牌效应,一时成名,直到今天。

神杯,腹深、胎体薄、造型精致、规整美观,还有精致的花壁,很多爱茶的人很难抵挡这种优雅的诱惑。

帽杯和钟杯

景德镇长武居的主人涂瑞明说,帽杯的缺点很明显,就是口太宽,不容易聚香。但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太好看了,所以还是很受欢迎。

这听起来不像是表扬。看来帽杯没啥用,只有好看支撑。之所以把帽杯和钟杯放在一起,是因为涂瑞明也说了,钟杯不一样,真的是好看又实用的型号。

帽子杯,看起来像一个微型碗。虽然存在涂瑞明所说的缺点,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应用最广泛的杯子。

帽杯,顾名思义,就像古代戴的帽子。杯口宽,杯身大,杯脚小。对于喝茶来说,真的不容易聚香,喝起来还挺不张扬的。古代侠客大碗喝酒有点随便,但这大概也是这种经典杯型不实用却能长久的原因之一。

喝茶的人总是不特别注重实用性。如果说好看优雅的外表能加分的话,这种直来直去的风格和乐趣可能真的会戳中很多人的心。

但是钟杯不一样。它有价值

钟,形似倒钟,当然也似钟,所以也叫钟杯,但毕竟没有钟听,所以常叫钟杯。

钟外壁呈S形,曲线优雅,杯高,口边微扩聚香,拿着喝正合适。如果一定要推荐一款经典的杯子作为日常饮用的杯子的话,贝尔杯应该是第一款。

如今的钟杯演变成了高、矮、胖、瘦的造型,各有千秋。相比帽杯的无忧无虑、随性的风格,它们更加细腻含蓄。

一只普通的茶杯「没看到不知道原来你手里的茶杯大有可为」

茶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许多经典的杯型流传至今。除了上面提到的,如马蹄铁杯,郑德杯,海棠杯等。它在起源、演变和文化意义方面相当有趣。了解多了,喝茶也会有乐趣。

经典的杯型之所以经久不衰,总是有原因的。日常的一杯茶在你的眼里,茶的味道很好,喝茶的时候你会感觉更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