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候,喝茶的人有一个小壶和几个小杯子就足以制作笑傲江湖了。大家都以为是能泡茶的小壶,尤其是紫砂壶。其他的都很简单。放茶时,用手一抓,朝掌心吸一口气,用鼻子吸几下,再用手将茶放入壶中。这是1980年茶文化复兴初期的情况,刺激大家都有了一个茶莲花来看茶,放在一个壶里,找出正确的认识和享受茶的方法。于是有人研制出各种泡茶器具,研究泡茶动作,整理泡茶原理。小罐茶法,如何泡一壶茶,茶道课堂都是这个阶段的产物,是茶文化复兴的第一道工序。
有心的,赶时髦的人,在这种喝茶氛围开始的时候,都会到处买茶具,学泡茶。“我买了一百个茶壶”“每周二周四晚上要不要学泡茶”“我家附近还有一家茶叶店,我们去看看”是常用语。到了80年代后期,谈话的话题就变了,比如“现在流行盖碗泡茶”“上课的时候老师教我们怎么在短时间内泡五百人的茶”“现在又流行宋代的抹茶”“泡茶没那么正经了,路边泡茶家家开”。泡茶的方式多样化,喝茶的层次延伸到公司、会议、街上的路人。制茶的方法从小罐茶法延伸到所谓的十大茶法,如盖茶法、大桶茶法、浓缩茶法、带叶茶、旅行茶法、抹茶法、煮茶法、凉茶法、拼配茶法等。1983年,建立了制茶师考试制度。茶文化的复兴进入了第二个过程。
各种制茶方法都用过,制茶技巧也学过。喝茶的人开始举行茶会。首先以茶会的形式举行制茶师的认证仪式,其次是在公园和梅树下的茶座。大家都能看到茶道的形象,媒体争相报道。然后邀请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的茶友示范他们的制茶。1990年,没有自我的茶党诞生了。不同地方不同泡法、不同茶道理念的人,不再只是互相观察,而是可以聚在一个茶会上泡茶、奉茶、喝茶。通过这种茶会,凸显现代茶道的特色。这是1990年代开始的第三个过程。
随着茶会的举办,茶桌上增加了大量的其他艺术项目,如配乐、插花等装饰,谈人生、做人等等。久而久之,茶人除了种茶、制茶、卖茶之外,也开始思考制茶、饮茶的作用。茶的独特元素应该如何呈现?茶人认为,茶不应该只与其他艺术或思想混杂在一起,而应该有一个茶独立自足的空间。于是纯茶道的观念在制茶中孵化,茶人开始在制茶和茶汤中寻找审美世界。纯茶道思想是21世纪茶文化复兴的第四个过程。
只要茶人有“泡茶喝茶就是泡茶喝茶”的想法,很快就会认为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都需要自己的音乐、美术、文学来完成自己想要表达的作品。茶人逐渐建立起了这样的信心:泡茶和喝茶足以完成想要的艺术表现。于是举办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鉴赏会”,把制茶、奉茶、品茶当作一门艺术来展示。2010年后,茶文化复兴进入第五道工序。
未来制茶、饮茶会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三十年来,除了茶业的发展,制茶、饮茶本身已经走出了独立的能力,也就是纯粹的茶道、茶道艺术。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