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小绿叶蝉防治技术,茶小绿叶蝉;假眼;防治措施

茶叶小绿叶蝉防治技术,茶小绿叶蝉;假眼;防治措施

作者:雪酿花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7-13 03:53:35 / 阅读数量:0

假眼绿叶蝉俗称浮尘,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受其影响,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至谷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收成损失。

一.形态特征

这种昆虫属于同翅目,叶蝉科。它经历三个阶段:卵、若虫和成虫。

1.卵呈月牙形,长约0.8mm,宽约0.15mm,起初为乳白色,逐渐变为淡绿色。孵化前,前端出现一对红眼点。

2.若虫有5龄。刚开始是乳白色,随着虫体的生长逐渐由黄变绿。3龄时翅芽开始出现,5龄时翅芽达到第5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3.8mm,淡绿至黄绿色。冠部中间区域多有两个绿点,头前缘有一对绿圈,又称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带,横刻直。前翅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尖透明或微烟褐色。它和脚的颜色一样,但是每只脚的末端和跗骨都是绿色的。

二、危害方式

若虫和成虫吸食嫩枝芽和叶片的汁液,雌成虫在嫩枝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营养物质流失,供水不足。芽受损后表现为枯萎,叶脉红,叶尖和叶缘红,甚至灼热,节间短,质地脆,尤其是次轮茶全年受害最重。

三。赋存特征

绿叶蝉比较嫩,只伤害嫩芽和叶片。它怕光怕湿,在早晨和初霜水未干时不活跃。太阳出来后,逐渐向树冠转移。其成虫逐渐怀卵,每日产卵,每天1-2粒。所以它的代代数并不整齐。概括起来,其发生有以下特点。

1.一年生代在广东每年多为13代,在粤北以成虫越冬,其他地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2.在世代重叠杂乱的茶园里,可以同时看到成虫和若虫。但全年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5-6月,第二个高峰期是9-10月。

3.气候因素影响气温、降水和雨天,是影响昆虫蝉假眼小绿叶消长的主要气候因素。适合平均气温17-28,晴天雨天。

4.天敌有6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卵寄生蜂、缨小蜂、蜘蛛、虫霉等。

此外,其发生发展与栽培管理和品种密切相关。白色单簇遭受重创。

四。预防和控制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采用生态调控,二是化学农药防治。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控制小绿叶蝉的发生。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采用生态调控方式,7000多亩茶园不使用农药,将小绿叶蝉控制在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以下十几年。叶片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和数量多,紫茎泽兰寄生率高,完全控制小绿叶蝉。该方法方便、有效、成本低,且不会造成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污染。使用生态防治法,在实施初期会有一定的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昆虫种群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不用害怕。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上升时,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防治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后来,药物杀死了天敌。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使用过农药的茶园里,很难发现马蜂,蜘蛛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天敌很难发挥作用。但小绿叶蝉发生不规律,卵产在嫩芽中。往往一次吃药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要经常吃药,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越是吃药,越是要靠药。比如我们省的一些茶园,茶叶一旦采摘,一年要吃药很多次,但是虫子还是很多,成本增加了,农药残留也增加了。我们认为,各地要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用农药也要选对农药,做到对症下药,减少农药残留,降低成本。

目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比较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

茶叶小绿叶蝉防治技术,茶小绿叶蝉;假眼;防治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