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是北宋一代名臣,他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而且也是茶学家。他为官清正,以民为本,注意发展当地经济,为福建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历史上著名的北苑御园,就是在建州,旧时又称建溪,建安(今在建瓯县)。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送茶蕉刑部书》,书中记载:晚甘侯(唐代名茶中的一种)产于建阳碧水丹山之乡,系月涧云龛之品。当时建溪流域所产品茶统称建茶、建茗。五代时期,王审知在福建建闽国,北苑茶园成为专门生产贡茶的官家茶园。闽国灭亡之后,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员专程到建安设立龙焙,监制 建茶进御。指定专制龙茶。
历史发展到了宋代。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制御茶时,尤重御茶采摘制作的早、快、新。如社前十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繁而造之、逼社即入贡。由于采制甚精,在丁谓手中,北苑茶已誉满京华,号为珍品。
到了庆历年间(10411048年),蔡襄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熊蕃北苑贡茶录》)。《苕溪渔隐丛话》也说北苑茶大小龙团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的确,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把北苑茶业发展到新的高峰,他从改造北苑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采用鲜嫩茶芽作原料,并改进制作工艺。为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欧阳修对蔡襄制作贡茶有非议,但他不得不承认蔡襄制作茶业的工艺之精。
蔡襄之侄儿、蔡京之子蔡绦在谪贬广西白州(今广西博白县)写一部著名笔记《铁围山丛谈》,文中对蔡襄在发展北苑御园茶过程有较为详细而客观的记载,这里肯定蔡襄负责监制北苑之茶制作精巧,形质至极,呼声最高还是小龙团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对于茶叶制作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同时指出做茶要抓住季节又茶茁其芽,贵在于社前则已进御 的新鲜感。可见好茶争相品、盖因品质珍。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